访问bevictor伟德国际官网
ENGLISH
2019-09-12

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

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
——基于习近平有关重要论述的分析
        来源:党的文献 作者:孙代尧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因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要揭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需要把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放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

从世界历史视野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紧密结合”上。

一、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紧扣中国实际、紧扣时代脉搏、紧扣人民大众的期盼,从而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必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等等。”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都有其“理论生长点”和基本原则遵循,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不断进行探索的基础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这个“理论生长点”和基本原则的创新和发展,都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跑好历史“接力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筑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等。

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其根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人民立场和理论原则,传承和延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主旨和内在精髓。我们说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所谓主义,其根本的道理就在这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了时代主题变化、新技术革命兴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当代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时代主题的变化,要求我们对世界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判,在世界的整体联系中明确我们的任务;要求我们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抓住发展的机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市场经济,充分肯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吸收当代最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的更加强大的能力;要求我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新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只有以开放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并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新技术革命带动的新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向全球扩散,只有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在新工业革命进程中走在前列,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现代化强国;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只有充分认识、积极引领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进程的社会主义理论,才是现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有力的回应,成为与时代并进的社会主义。而落后于时代的社会主义模式,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而社会主义在中国则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这并非偶然。

中国40年改革开放提供的重要启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世界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回答和解决21世纪产生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指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21世纪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只有遵循历史逻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中国理论才会越来越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照抄照搬现成的理论和别国发展模式,而是找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模式”。邓小平说,“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这些“框框”,不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是僵化的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理论和观念。“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证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经验之一。

二、把走自己的路与走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开放的世界和向世界开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创新。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语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首先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即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道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我们“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同时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有通过文明交流互鉴,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的空间才能越来越开阔。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既有中国自己创造的,也有从别国借鉴来的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东西。

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借鉴别国经验并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依法治国、民主选举、保障人权等,也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体现了政治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的继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等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是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的弘扬,等等。

概括起来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把走自己的路与走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之路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可以向世界分享的中国经验。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经验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解决了中国问题,又蕴含着解决人类问题的普遍价值,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三、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也是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双向互动的过程。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始终把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摆脱贫困,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实现现代化,不仅能够使我们国家和我们党的事业兴旺起来,也使我们能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说:“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中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贡献了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方案,提供了发展模式的新选择。

习近平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世界影响。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也不断释放出自身发展的红利,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塑中,中国对人类社会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参与者,到今天变为全面融入、贡献和引领者。

就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融入全球体系,做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引领者,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让各国在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顺风车”“便车”中实现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开创了国家间合作发展新模式,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此外,改革开放40年,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就中国与世界政治关系的变化来看,中国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力量构成,而且开拓了国际关系的思想维度。

中国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破除“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自己定位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为国际社会应对诸多全球性问题,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为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了立意高远、极具智慧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