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bevictor伟德国际官网
ENGLISH
2022-08-29

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

深入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正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邃,贯穿和蕴含着睿智精深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深化理解把握这些科学思维,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一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三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是强调要从长远眼光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像保护眼睛、对待生命一样保护和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把握和运用历史规律指导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智慧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刻反思人类文明兴衰的教训,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二是充分汲取历史上关于自然观、生态观的思想文化资源。比如,多次阐释我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多次引用恩格斯关于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胜利都要受到自然界报复等论述,告诫党员干部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不尊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只会遭到自然报复。三是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国已经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只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一定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承认事物矛盾运动,联系地、发展地、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观察事物、分析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是深刻阐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生之痛”。二是辩证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三是明确要求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大江大河治理、南水北调、能源结构调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方方面面,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注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调生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系统和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五是倡议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勇于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通过创新发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是强调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二是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三是强调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四是强调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也是一条超越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过度掠夺和消耗资源老路的永续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思维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一是强调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构建科学严密、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强调要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贯彻执行,对已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相关制度,不得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对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人,凡是需要追责的,必须一追到底,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三是强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四是强调要以国际法为基础,引领各国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共同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客观设定最低要求,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举措、奋斗目标等的统筹谋划,都始终体现出底线思维。一是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强调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尤其是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问题,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饮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事关公众健康、事关环境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必须严密防控这些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风险。四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尊重规律,坚持底线思维,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总体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和蕴含的科学思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真学习和领悟这些科学思维,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教授)